三国: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_第423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423节 (第3/3页)

要新增一项职责,编纂各州郡一年两次的科举招考,科举的结果直接纳入官吏选定的一项重要指标。

    ??换句话说今后太学院里出来的考题是可以直接诞生各级官吏的,如此一来,过去不被重视的太学院将一举成为用人机构,权力之大,不可估量啊。

    ??刘协很聪明,知道怎么做怎么说可以把波澜降至最低,他只是提及了太学院司职科考,却并没有立刻说明废除察举制的问题。

    ??但这也足以让朝堂之上一片瞠目了,科举制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还是过于超前了,这些博学多才的大臣们很难跳出时代的束缚来看待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??不过人的本性永远是下意识的思考,这项政策的推行,到底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弊。

    ??从眼前内侍传示的太学院职责来看,很明显是加大了太学院院长的权力,毕竟他可是负责出题的人,如果他要泄密,岂不是等同于直接开后门了。

    ??“陛下,老臣想请示这科举是否准备取代察举。”率先说话的是年过花甲的当朝司徒杨彪。

    ??哪怕是曾经被曹操剥夺了官职的他,尚且还有察举的权力,所以,现在这个问题是他最关心的。

    ??这一声询问,也让整个金殿的安静的针落可闻,所有人都屏气凝神,静待答案。

    ??“朕欲集思广益,为天下士人大开聚贤之道,有此科举一途,从此无论贫寒富贵,但凡有才,皆可为国尽忠。”

    ??刘协把套话说完,话锋一转,还是把最头疼的问题抛了出来,“至于察举一途,虽历经变革,可终归渠道单一,聚贤之用不及科举,该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。”

    ??朝堂之上出现了第一次哗然之声。

    ??要知道,哪怕是曹操专政的时候,这里也从来都是安静的下传下达。

    ??可今日,刘协一席话让满朝的文武出现了哗然之声,除了几个知悉内情的人,无不是议论纷纷,俨然成了菜市场。

    ??这样的情景其实算得上是有失身份,上纲上线还可以说你是对皇权藐视的。

    ??但刘协的内心却突然的亢奋了起来。

    ??因为在这一刻,他终于找到了一丝帝王的尊严。

    ??自己的一句话可以让满朝的文武都骤然色变,这就是皇权在握的感觉吗。

    ??刘协到底是做了太长时间的傀儡,以至于这种政治漩涡都能让他体验到一丝爽快。

    ??“陛下,科举一途听来似乎是广开门路为朝廷招贤纳士,然细思其中弊端却是后患无穷。”

    ??第一个不答应的人就是杨彪了,他挺着有些佝偻的后背,沉声道:“依着这科举施行,需要太学院设定考题,然后在各州郡县设立考场。

    ??陛下啊,大汉十三州这么多的郡,这么多的县,若是在各地都采用这科举制度,那么需要用多少人去维护考场,需要多少人来批阅考卷,耗时之长,损人力之大,亏财力之沉,恕老臣之言,此来好大喜功、不切实际的做法。”

    ??确实,相比于察举制,只需要官员对举荐之人的品性、才学有把握就可以直接推荐给朝廷,然后经过一定的考核能过关就可以立刻投入使用,科举的做法看起来确实算得上劳民伤财了。

    ??杨彪这话可不算是无的放矢。

    ??有了杨彪冲在前头,其他人也开始涌出来了。

    ??“禀陛下,微臣以为此种选才方式不仅劳民伤财,而且舞弊风险极大,请陛下试想,这考题一出,不管如何保密,总是要从京畿下放到各州治府,再到各级县衙,途径多少人手,谁能保证试题不泄露。

    ??而一旦泄露之后,那参与的考生岂非是可以鱼目混珠?”

    ??“禀陛下,微臣附议,此法不仅劳民伤财、存在泄密危机,可为严重的是,若是考生只需解答题目就能出任官员,那么,他们的品性谁来保证,若是有大奸大恶之人侥幸考中,那地方的百姓岂非要陷入水生火热之中。”

    ??“陛下,此法万万不可行,若是贸然收回各州郡官吏的察举之权,定会造成地方不稳,此法百弊无一利啊!”

    ??“陛下,微臣附议!”

    ??lt;div 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

    ??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